验血报告单怎么看,血常规28项详细解释


血常规验血报告怎么看? 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 , 供参考:
1、血红蛋白(HB)
正常参考值:
男:120~160g/L(12.0~16.0g/dl)【10】
女:110~150g/L(11.0~15.0g/dl【10】
临床意义:
增高:有生理性或病理性 , 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。
减低:可反映贫血的程度 。 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、手术后失血过多、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。
2、红细胞计数(RBC)
正常参考值:
男:(4.0~5.5)×1012/L(400~550万/mm3)【0.01】
女:(3.5~5.0)×1012/L(350~500万/mm3【0.01】
临床意义: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。
增高: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肺心病、肺气肿、高原缺氧等 。
减低:手术后失血过多、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、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、血液稀释后等 。
3、白细胞计数(WBC)
正常参考值:(4~10)×109/L(4000~10000/mm3)【0.001】
临床意义:
增高:急性感染、严重组织损伤、大出血、中毒、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。
降低: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 。 另外 , 某些感染、血液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脾功能亢进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。
4、白细胞分类计数(DC)
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、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 。 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 , 分为嗜酸性、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。
(1)中性分叶核粒细胞(N):
正常参考值:0.50~0.70(50%~70%)【0.01】
临床意义:
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:急性细菌性感染 , 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、急性失血、急性中毒、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。
中性粒细胞减少: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、病毒性感染、伤寒、某些血液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脾功能亢进等 。
(2)中性杆状核粒细胞(N):
正常参考值:0.01~0.05(1%~5%)【0.01】
临床意义: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。
(3)嗜酸性粒细胞(E):
正常参考值:0.005~0.05(0.05%~5%)【0.01】
临床意义:
增高:常见于过敏性疾病、寄生虫病、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。
减少: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、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、伤寒、副伤寒等病患者 。
(4)嗜碱性粒细胞(B):
正常参考值:0~0.01(0%~1%)【0.01】
临床意义:
增多: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、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。
减少:无临床意义 。
(5)淋巴细胞(L):
正常参考值:0.25~0.35(25%~35%)【0.01】
临床意义:
增多: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 ,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, 某些慢性感染 , 如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、淋巴肉瘤等 。
减少: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 。
(6)单核细胞(M):
正常参考值:0.03~0.08(3%~8%)【0.01】
临床意义:
增多: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、急性感染的恢复期、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。
减少:临床意义不大 。
5、血小板计数(PLT)
正常参考值:(100~300)×109/L((100~300)×103/mm3)【1.0】
临床意义:
减少: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再障、急性白血病、伤寒、脾功能亢进及进行体外循环时、化学药物中毒 。
增高:某些化疗药物或放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。 其他的疾病引起则较少见 , 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脾切除术后 。
如何看验血报告单? 血常规应该没大问题 , 白细胞稍低 , 可以过两周再查一次 , 抽静脉血查 。 至于你其他的情况 , 如果之前没这情况是近期出现的 , 而且耳道发炎没治好 , 你可以把耳道发炎治好再看看有没有改善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