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地理知识|北京天桥在哪里,北京天桥附近的商场


北京天桥医院地址在哪?天桥地区以中轴线分界东侧现在应属东城区(原崇文区) , 西侧为西城区(原宣武区) 。
北京天桥市场天桥市场在永定门和正阳门之间 , 现在啥也没有了 。

天桥的变迁

天桥地处北京市宣武区内 , 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部 , 前门至永定门的中段 , 现今天桥南大街北口的十字路口处 。

元朝时这一带是元大都的南郊 。 明朝永乐帝皇迁都北京后 , 兴建了天坛和先农坛 , 但此处仍属南郊 。 到明朝嘉靖年间增筑了外城 , 此地才成为外城的中心 。

天桥的来历: 当时在天坛、先农坛的北墙外 , 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 , 是皇帝从皇宫出正阳门到两坛祭祀的必经之地 。 为此 , 专门在此修建了一座颇为壮观的汉白玉单孔高拱桥 , 以通“御路” 。 因为皇帝又称为天子 , 这是天子所走之桥 , 所以叫“天桥” 。

天桥的桥身选用汉白玉石料砌成 , 两旁的桥栏雕刻精细 , 远望此桥 , 洁白如玉 , 庄重秀丽 。 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对挡 , 百姓过河只能走两侧的木桥 。

清朝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因修建道路 , 把高拱石桥改为低拱石桥 。 1927年又因铺设电车路轨 , 又将低拱石桥改为平桥 。 1934年拓宽马路时又将桥栏拆除 , 至此此地桥的踪迹全无 , 空留了天桥的地名 。 有戏言称:“天桥有天无桥 。 ”而桥下原有的河道也逐渐变成了后来的“龙须沟” 。

元、明两代之际 , 天桥一带是河沟纵横、港汊交错的水乡泽国 。 河沟两旁 , 杨柳夹岸 , 水池相连 , 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。 春、夏、秋三季景色宜人 。 加之会馆、旅店、商业大都在前三门以外 , 距离这一带风景区最近 , 所以这里就成了最方便的浏览区 。

随着游人的增加 , 这里逐渐出现了为游人服务的茶肆、酒楼、饭馆等饮食摊点和为游人助兴的打拳、卖艺、说书、唱曲的娱乐场子 。 这就是天桥市场的雏形 。 清朝康熙年间又将灯市从内城迁到前门外 , 天桥西北的灵佑宫成了天桥灯市的一部分 。 每年上元灯节 , 这里游人云集 , 热闹非凡 。 光绪年间又修建了京汉铁路 , 在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设立车站 。 往来旅客由永定门出入 , 多在天桥落脚 。 市民到马家堡游逛 , 也都在天桥停留 , 因而天桥市场日益繁荣 。

清朝宣统二年(1910年)因新即位的皇帝溥仪到天坛祭天 , 下令拆除天桥以南路旁的摊商 , 他们被移到东龙须沟北岸金鱼池一带 。 但这里地势偏僻 , 游人稀少 , 营业萧条 。 1912年已为共和时期 , 商户代表与官府协商议 , 又将商贸集市迁回天桥以南的大路两侧 。 后因修和平门外的道路 , 春节的厂甸庙会 , 也暂时移到天桥的香厂一带 , 与天桥市场连成一片 , 于是这个地区又兴旺起来 。

着名京剧演员俞振庭集资 , 搭了个芦苇材料的“振华大戏棚” , 成为天桥第一个演出京剧的场所 。 1917年 , 位于香厂路西口的仿上海“大世界”的“新世界”游艺场建成开店 , 在四层的大楼里设有戏剧、曲艺、杂耍等游艺和酒馆、茶馆及小吃 。 第二年 , 在先农坛北墙外的西龙须沟南岸 , 又建起了“城南游艺圈” , 内容与“新世界”差不多 , 但有露天场地 , 还有一个京剧坤班在此演出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