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地理知识|苏东坡哪里人,苏东坡的老家是在哪里


苏轼是哪里人苏轼(1037~1101)字子瞻 , 二名苏东坡 , 又字和仲 , 号“东坡居士” , 享年64岁 ,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(186cm)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,宋高宗朝乾通6年 , 赠太师 。 眉州(即今四川眉山)人 , 汉族 , 是苏洵的大儿子 , 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、诗人、词人 , 豪放派词人代表 。
苏东坡是哪里人?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
苏东坡是哪里人?6苏轼(1037-1101)
字子瞻 , 号东坡居士 , 眉山 (今四川眉山县) 人 。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 , 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 , 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 , 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 , 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。 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 , 嘉佑二年进士 , 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, 礼部尚书 。 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;历徙湖州、黄州、常州 。 哲宗嗣位 , 召至京师 , 任中枢舍人 。 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「不可尽改」而出知杭州 。 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 , 苏轼又被一贬再贬 , 之贬到海南 , 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 , 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 。 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, 享年六十六岁 。 高宗朝 , 赐太师 , 谥文忠 。

他的思想出入儒道 , 杂染佛禅 , 既能关注朝政民生 , 保持独立的见解 , 又能随缘自适 , 达观处世 。 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 , 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 , 内容广博 , 立意新奇 , 呈现出「吞五湖三江」的气象 。 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。

苏轼诗中数量最多 , 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 。 如「大江东去 , 浪淘尽 , 千古风流人物 。 故垒西边 , 人道是:三国周郎赤壁 。 乱石穿空 , 惊涛拍岸 , 卷起千堆雪 。 江山如画 , 一时多少豪杰 。 ----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」他写的绝句《题西林壁》也以富与理趣着称:「横看成岭侧成峰 , 远近高低各不同 。 不识庐山真面目 , 只缘身在此山中」 。 总之 , 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 , 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 , 或雄奇奔放 , 或富于理趣 , 或简淡自然 。 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 , 阐发哲理 。 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 , 联想无穷 , 语言流畅 , 气势奔放 。 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 , 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 , 令人耳目一新 。 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 , 好议论的特征 。 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 , 五代以来词为「艳科」的旧框框 。 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「苏辛」豪放词派 。 他的散文 , 书 , 画等成就都很高 。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。

他资禀忠爱 , 议论英发 , 历典州郡 , 所至皆有去思 。 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 , 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 。 轼喜交游 , 推奖后进不遗余力 , 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、秦观、晁补之、张耒 , 号称苏门四学士 。 有东坡集行世 。 其词集名东坡乐府 , 传本甚多 , 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 , 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 。
苏轼是哪里人?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 , 字子瞻 , 又字和仲 , 号“东坡居士” , 眉州眉山(即今四川眉州)人 ,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 , 散文家和诗人 。 豪放派代表人物 。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、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 , 世称“三苏”;与汉末“三曹父子”(曹操、曹丕、曹植)齐名 。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。 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乐府 》等 。
中文名:苏轼
别名:苏东坡;苏子瞻;东坡居士
籍贯:中国四川眉山人
出生地:四川眉山

推荐阅读